上海美影厂动画中的儿童形象的类型变迁

苏婷

苏婷. 上海美影厂动画中的儿童形象的类型变迁[J].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2023, (3): 17-21.
引用本文: 苏婷. 上海美影厂动画中的儿童形象的类型变迁[J].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2023, (3): 17-21.

上海美影厂动画中的儿童形象的类型变迁

基金项目: 

四川动漫研究中心2023年度项目“中国动画学术史研究”(DM202306)阶段性研究成果。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苏婷,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 摘要: 国内最大的动画生产单位上海美影厂曾创作了一大批各具风格特色的儿童形象,可以将这些儿童形象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展开讨论。第一个时期的儿童形象为强迫型——小大人(1949-1966);第二个历史时期的儿童形象为稳重型——小领袖(1964-1978);第三个历史时期的儿童形象为活泼型——小顽皮(1976-2000);第四个历史时期是2000年至今,这一时期的儿童形象为创造型——小机灵。分析儿童形象的类型变迁是为了剖析其中动画人的创作意图,抓出隐藏的观念问题,梳理儿童形象的创作价值。
  • [1] 王文胜.在与思:"十七年文学"现实主义思潮新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许婧,汪阳.中国动画黄金八十年[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5.
    [3] 李嫣然."景观社会"视域下对虚拟偶像形象设计的探讨[J].艺术市场,2023(01).
    [4] 周宗奎.儿童心理与教育实用百科[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242-261.
    [5] 冯冰瑶.论儿童的自制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3(07).
    [6] 陈云恺.儿童身心发展中的自然与自由[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7] 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儿童电影理论研究资料:第二集[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
    [8] 鲍济贵.中国动画电影通史[M].北京:连环画出版社,2010.
    [9] 张慧临.20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10] 朱剑.中国动画艺术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11] 白宇恒.幼儿动画衍生品品牌延伸策略研究——以《大耳朵图图》为例[C]//工业设计产业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产业研究中心2020年论文汇编.工业设计产业研究中心,2020:26-32.
    [12] 卢梭.爱弥儿[M].王媛,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8:19-20.
    [13] 斯宾赛.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全书[M].周舒予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81-91.
    [14] 蒋莹莹,孟雪,蒋希娜.儿童观视野下我国儿童动画"叙事对话"的"三种姿态"[J].当代电视,2022(0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
  • HTML全文浏览量:  1
  • PDF下载量:  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3-1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