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舞蹈作品的审美流变
详细信息-
摘要: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有着质朴、热情、豪迈的民族性格特征。蒙古族的舞蹈有着丰富的情绪表达和肢体表现,产生了和其他少数民族风格迥异的审美特征。同时,在经历了历史长河的洗礼之后,蒙古族舞蹈也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更新、不断变化,因此,人们可以从舞蹈作品当中很鲜明地看出某一个时代的特点。本文以蒙古族舞蹈作品在不同时期的审美表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蒙古族舞蹈作品审美特征进行分析,探究蒙古族舞蹈作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为民族舞蹈的创新性继承和发展寻找示范性标杆。
-
-
[1] 冯双白,茅慧主编.中国舞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贾作光.贾作光舞蹈艺术文集自序[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 [3] 孙海英.江苏省温州市群众艺术馆[J].论蒙族舞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J].大舞台,2011(05). [4] 邓莹.论现代元素对剧场蒙族舞创作的影响[J].大舞台,2011(04). [5] 赵小丁.贾作光舞蹈创作与表演艺术特色赏析[J].舞蹈杂志,2010(08). [6] 南希.浅谈蒙古舞风格特点及民俗的关系[J].视界观,2022(10). [7] 白秀兰.蒙古族舞蹈风格特点的形成与融合发展探讨[J].科技风,2019(05). [8] 贾岚.浅谈蒙古族舞蹈风格特点的形成与融合发展[J].北方音乐,2018,38(02). [9] 杜祎.谈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征[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9(08). [10] 林友.论蒙古族舞蹈审美意识的变化[J].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07).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
- HTML全文浏览量: 2
- PDF下载量: 2